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崇义  >  民俗风情

 

赣南客家民俗之演艺民俗 

 

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艺民俗,在各种民俗传承中,演艺民俗是民俗文化最富有活力的一部分。演艺民俗也称为民间技艺民俗,包括竞技、游艺、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如民间举办的龙舟比赛、龙灯、杂技民俗等,都是民间民俗的表现,演艺民俗的主要产品形式是艺术表演,是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自创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热闹、喜庆和兼备一定的观赏价值是演艺民俗的主要特征。

 

赣南客家演艺民俗活动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如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等各种灯彩的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赛;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娘”等活动,除上述具有汉民族一般特点的节日民俗活动外,赣南还有一些其它汉族地区包括客家地区所不见的大型民俗表演,如上犹“九狮拜象”、宁都“竹篙火龙节”、于都“唢呐”等等。另外民间文艺也很丰富,如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歌谣等。 

 

上犹“九狮拜象”

九狮拜象是上犹县大型综合性民间造型艺术,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一直盛传不衰,在赣南河西片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艺术的形成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上犹的营前、龙门、金盆以及上犹交界的崇义县金坑等地。

九狮拜象是由九只色彩、大小不同的狮子,一条多节缀连的蛇龙,一只大象,一只麒麟组合而成。每只狮子由两人合擎,象两人擎,麒麟一人擎,小狮一人擎。蛇龙一般是九节,由九人擎,牌灯是整个龙队的指挥。九狮拜象,由锣鼓唢呐与鞭炮助兴,整个场面十分壮观,令人目不暇接。 

 

大余“抬毛老爷”

“抬毛老爷”始源于宋朝年间“南安府”(今江西省赣州市隶属的南康市、大余县、崇义县和上犹县)。时任知府(毛老爷)知书达理、关心民生,经常到山区乡间视察民情。由于“南安府”地处山地与丘岭之间,道路狭小、蜿蜒崎岖交通不便,毛老爷徒步在山林之间,累了歇歇,歇了再走,一天下了疲惫不堪。途经南康地界恰遇“老俵”砍柴,便停下来与其聊家常、论事理,毫无架势。“老俵”见毛老爷满头大汗、官服汗湿,深感钦佩。其中一精明“后生”(小伙子)与同伴毫无顾忌的砍下一根约6尺长的毛竹,要老爷试着坐上去当座官轿,结果一试便成。后来,每当老爷视察民情便座此“轿子”。当时老爷是侧身(双腿在一边)坐的,现在经过民间艺术家加工成民俗表演,因此,增加了竹杠的长度,增大了竹杠的弹性,再加上表演动作,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至今传承下来。

   

瑞金“祭神”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开始,瑞金市叶坪乡松坪村都要举行一次颇为壮观的民俗“祭神”活动,在当地村子里,大姓人家轮番到公祠里把菩萨请出巡游全村。队伍前面由小孩扛着三角红旗开路,唢呐、洋鼓、铜锣,然后是抬菩萨的神龛,在全村转了一圈后,再回到自家姓氏祠堂里,举行隆重的供奉仪式。当接送的队伍敲锣打鼓路过各家各户门口时,沿路每家都有人准备就绪;右手提一把大菜刀,左手提一只阉过的雄鸡,地上铺好大红纸,当神龛过来时,就杀鸡祭血,此时震耳的爆竹声也随之响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本乡本土人,欢聚一堂,在自己家族的祠堂里祈祷祝福,如此祭祀家神,就是祈望来年家人平安、风调雨顺。 

 

宁都“添丁炮”

宁都石上村要进行的大型民俗活动——燃放“添丁炮”,亲朋好友在农历正月十四这天都要送一大挂爆竹,外婆家还有请唢呐队助兴,农历正月十四的石上村是处处鸣爆竹,处处闻鼓乐,整个村子处于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正月十五下午四点过后,是石上村惊天动地的一段时光。石上村的六家祠堂上堆满了用竹篙串起爆竹,与土铳鸣响的同一时刻,爆竹同时点燃,人们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在欢天喜地的鼓乐声中,尽情释放着太平盛世的豪迈,宣泄着火红年代火红日子的喜悦。

 

 

主办:中共崇义县委 崇义县人民政府 承办:崇义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地址:江西省赣州崇义县 旅游咨询电话:0797—3813866 旅游投诉电话:0797—3813866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7250005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崇义县信息中心 赣州红浩网络 邮编:341300 邮箱:chongyilyj@126.com 赣ICP备13003110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