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又名齐云仙,横亘湖南、江西两省,脚踏“三县三乡”——桂东县普乐镇与江西崇义县思顺乡、上犹县五指峰乡,海拔2061.3米,是湘南第一高峰。
禁不住对户外游的渴望,禁不住对齐云山的好奇心,在一个雨后放晴的秋日,我和妻子与户外群的“驴友”结伴发起了一次快乐而又艰辛的旅游。
从桂东县城去齐云山大约60公里。我们先乘车后步行,来到了普乐镇新庄,然后沿着坎坷的山径攀援。路旁是无尽的翠绿茂密的树木,枝丫重重叠叠,遮天蔽日,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路耳闻鸟儿啁啾,行至山腰称为“马蹄印”的地方,一方巨石屏障展现在面前,一弯溪水从山涧奔涌而来,流过巨石,飞花碎玉般纷纷落下悬崖,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瀑布。我们攀过巨石时,底下是万丈悬崖,令人惊心、害怕。
越往上攀爬,路越陡峭,甚至没了路,攀爬也越发困难。走了3个多小时,下午两点钟才爬到山顶,饥肠辘辘的我们看见满山满坡由绿转黄的草及一群津津有味吃着草的牛。
站在齐云山山顶,有一种“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受。“驴友”们克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仰望蓝天,振臂大喊:“齐云山,我来了!”喊声此起彼伏。
齐云山是千山万岭之王。我们向四周瞭望,蓝天白云下,昂天湖山、万水山、青娥仙、仙人脚迹峰、五指峰及大大小小的山峰,峰峦叠嶂,回环错列,山脊起伏,状如游龙,景色美不胜收。
这座山的两个名字是如何来的呢?有人曾经告诉我,就在这山上,天宫七个仙女踩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云彩降临。之后,该山得“七云山”山名。又因“七”与“齐”谐音,加上传说仙女来过,久之,人们就把此山叫成了“齐云仙”和“齐云山”。
走了这么远的路,确实累。于是,我们选择在齐云山寺庙周围的平地,搭起了帐篷,安营扎寨。
齐云山寺庙是齐云山顶上唯一的建筑物,不知始建于何时。庙宇是由凿打的花岗岩一块又一块砌筑而成的,显得破败、苍凉。望着寺庙门前古朴沧桑的香炉、石柱础、石台和横七竖八的麻石,穿过岁月的烟云,遥想公元1517年,明朝大理学家王阳明带兵在齐云山一带金戈铁马,攻破桶冈,扫荡谢志珊、蓝天风的起义军。战争结束后,王阳明趁着闲暇上了齐云山,并将在齐云深山歇息的无名亭起名“借山亭”,且有感赋诗:“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尚思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歇。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好一句“休令岁月亦蹉跎”!
齐云山还曾是红色的摇篮。1928年8月下旬,毛泽东来桂东,与朱德、陈毅等将领率领红军走过齐云山地带,红军著名将领王尔琢就牺牲在齐云山下的崇义县思顺乡。红军穿越罗霄山脉,重上了井冈山。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齐云山一带成了湘粤赣边区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先后有赣南特委宣传部部长、毛泽东的老师方维夏,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红军将领游世雄、罗荣、李国兴等,在这山上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1935年春,因叛徒告密,方维夏不幸牺牲在齐云山下的桂东普乐仙背山。
风萧萧兮齐云山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历史太厚重了,齐云山见证了这一切,同时也永远记下了这一切。
齐云山是一块未经污染的山,那里没有公路,没有电,也没有商店,景观是纯粹的、天然的、野趣的。登上仙山的人们可以真正放松,就像大文豪朱自清笔下写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那是一方多么奇妙的地方哟!然而,齐云山最迷人的风光还是观日落赏日出。
当太阳落山时,西方的天空会燃烧出一片橘红,这橘红中穿插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美丽。大雾涌来,天空中晚霞会虚幻出千姿百态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慢慢地,天边五彩晚霞越来越淡,越来越浅,最后,这一切光彩都消失了的时候,齐云山到处漆黑,只有天空密布的繁星在闪烁。
齐云山的夜晚是多么的宁静与安详。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当您进入梦乡时,白天在山上见到的那些憨厚的牛,在夜晚却会多情起来,东走西瞧,无视帐篷里人的存在,用鼻子、头亲热地磨娑帐篷。有牛的撒欢,给我们宁静、空灵的夜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次日清晨5点钟,我们就起床了,纷纷带好装备朝山顶赶,去观看日出。当晨曦微露,山头人群攒动,人们遥望东方那山与天衔接的地方,5时50分,看到山脊点燃出一线火红,须臾之间,羞涩地露出弯弯的“眉毛”,紧接着,就变成烧得通红的镰刀,不一会儿,红彤彤的圆盘爬出了山岭,顿时光芒四射开来。
此时,湿润的大雾也被阳光照射得在山间走动,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有的雾像纱巾、哈达,缠绕山腰;有的雾如同炊烟、棉花团一般,铺天盖地漂浮在山上,匍匐在人们的脚底;有的雾笼罩了山头,山也就好像戴上了洁白的帽子……有雾,齐云山显得更加神秘,更加风韵十足了。
归来之后,我想,无论多么艰难的事,如果你当一个旁观者,就觉得肯定艰难,比如去攀登齐云仙。但是,如果你身体力行,再难的事情都能克服。一次户外旅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至美,我生命之旅的行囊里,喧嚣和浮躁减少了一半。